《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08日 23:28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英文)名: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课程编码:09011901

总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48(48+0)

学分:3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必修)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后续课程:宏观经济学

适用专业:经济学、国际贸易、金融学、金融工程、应用统计等

授课单位:经济学院

开课学期:春季学期

制订(修订)人:王金翎 审核人:于春荣

制订(修订)时间:2019-9-2 审核时间:2019-9-7

二、课程说明

《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之一,是为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以及金融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学科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市场运行机制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原理和各微观主体利益最大化行为的基本条件和原则,了解政府对微观经济行为激励和约束的效应,熟悉微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了解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的最新进展,以便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释现实中厂商和消费者行为背后的基本动机,预测微观经济因素变化可能带来的经济行为结果和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指导企业经营管理实践,评价政府微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三、课程教学目标及对应毕业生能力

(一)课程教学目标

1.掌握微观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加强对消费者、生产者、市场等个量行为的理解。(对应毕业生能力:1-2③);

2.掌握微观分析的工具与方法,并将其用于不同经济主体分析,并能够提出对策和建议,形成解决方案(对应毕业生能力:2-1④);

3.能够借助现代分析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形成专业敏感性,进行深入研究与创新。(对应毕业生能力:6-①4)。

(二)思想教育目标

了解微观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把握产业发展规律,加强国家意识,有效传导正确的价值在追求和理想信念。

四、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理论教学

表1 理论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章次

(或:模块及主题)

内容

细化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学时数

对应课程目标

导论

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通过本章学习,能够了解西方经济学及其微观经济学的含义;熟悉微观经济学中介绍的分析工具和方法,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发展脉络;掌握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

1、2

2.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发展

3.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4.怎样学习西方经济学

第1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需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需求的含义,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供给的含义,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掌握供求定理,需求弹性的概念、分类、计算和几何意义;掌握供给弹性的概念、分类、计算和几何意义。熟悉供求曲线的事例并会分析实际问题。通过练习供需和均衡价格的习题进一步巩固相关理论。

6

1、2

2.供给

3.市场均衡

4.弹性

5.供求分析的应用事例

第2章消费者选择

1.效用理论概述

通过本章学习,熟悉基数效用。掌握无差异曲线的特点及几何意义;掌握预算线的经济含义。掌握消费者均衡的条件;熟悉消费者均衡的变化。

4

1、2

2.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

3.消费者均衡

4.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第3章企业的生产和成本

1.企业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厂商的性质。掌握短期中的生产规律和不同生产阶段的特点;掌握总产量定义及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定义及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量定义及边际产量曲线。掌握等产量曲线的特征及边际技术替代率;熟悉并掌握厂商在长期生产中实现最优生产要素组合的均衡条件。熟悉成本的概念;掌握各短期成本曲线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熟悉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及位置移动。了解各条长期成本曲线的推导。

6

1、2

2.生产函数

3.短期生产函数

4.长期生产函数

5.短期成本函数

6.长期成本函数

第4章完全竞争市场

1.企业收益 、市场结构和利润最大化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完全竞争市场存在的一般条件,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利润最大化条件。掌握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均衡、短期供给曲线。掌握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的推导,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熟悉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掌握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的推导,厂商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均衡的关系;了解利润最大化与均衡分析的关系。

6

1、2

2.完全竞争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3.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均衡

4.完全竞争企业和市场的长期均衡

第5章不完全竞争市场

1.垄断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供给曲线一般掌握;掌握垄断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掌握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掌握古诺模型;掌握斯威齐模型等代表性模型。了解博弈论的基本概念、了解博弈的类型;了解纳什均衡及寻找纳什均衡的方法。

8

2、3

2.垄断竞争

3.寡头

4.博弈论与策略性行为

5.不同市场的比较

第6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

1.完全竞争和要素需求

通过本章学习,熟悉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掌握完全竞争的生产要素市场厂商的需求及需求曲线;熟悉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熟悉生产要素供给的特点。掌握劳动、土地的供给曲线及劳动、土地价格的确定。了解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6

2、3

2.要素供给的一般理论

3.劳动和工资

4.土地和地租

5.资本和利息

第7章一般均衡与效率

1.一般均衡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了解一般均衡,掌握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交换的契约曲线。掌握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生产的契约曲线,掌握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了解完全竞争市场如何实现帕累托最优。

2

1、2

2.经济效率与帕累托最优标准

3.完全竞争与帕累托最优

第8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1.作为市场失灵因素的垄断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垄断与外部性的特点及为克服市场的缺陷而采取的对策。掌握公共物品与信息不对称及为克服市场的缺陷而采取的对策。

2

2、3

2.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3.外部性和环境

4.不完全信息

(二)实践教学

本课程不涉及实践教学

五、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尤其是抽象性、理论性较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框架体系,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可以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得系统、大量的知识信息。

(二)案例教学法

根据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对要求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选择典型案例启发学生分析和解释实际的经济问题,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能动性,从而辅助知识点的深入阐述,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以具体的应用举例,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联系,为后续《宏观经济学》等课程做好铺垫。

(三)讨论法

将教材中的部分内容通过讨论法完成授课。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讨论课前拟定好讨论主题,每组准备好PPT。在课上,每组委派代表宣讲讨论结果,组内其他成员可以补充,其他组成员可以提问,全组所有学生负责回答。

(四)读书指导法

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经济类参考书和经典书籍,由老师提供书目,包括阅读需要的参考书。

六、课外学习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较多但相对而言课时较少,需要学生有足够的课外学习时间投入,课内外有机结合,以达到课程学习要求与目标。原则上,本课程理论教学的课外学时不低于课内学时的1.5倍。课外学习包括课前与课后两大环节,课前学习由个体预习和小组合作研讨组成,课后学习由学习总结、复习以及对应的在线测试和课后习题组成。

七、教学资源

表2本课程的基本教学资源

资源类型

资 源

教材

1. 《西方经济学》编写组.《西方经济学》(上册)(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参考书

1.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十九版).北京:中国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

2.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3.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七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4.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第七版).北京:格致出版社,2009年

5.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第二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6.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7.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年

8.方福前.福利经济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教学网站

1. spoc.ccu.edu.cn

2.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

3.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

八、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本课程考核由平时表现成绩、平时考核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详见表3。其中,平时表现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5%;平时考核分为2次,共占总成绩的10%;期中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25%;期末卷面考试采用闭(开)卷形式,占课程总成绩的50%。课程总成绩采用百分制表示。

表3 本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

考核项目

考核内容

考核依据与形式

考核关联的课程教学目标

占课程总成绩的比重

平时表现

课堂考核

(1)课堂考勤情况,学生干部常规考勤与教师抽查点名相结合。

(2)教师根据学生课堂互动的次数和质量。(或:课堂研讨与汇报质量,由教师评价)

1、2

10%

平时作业

(完成3次作业)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1、2

5%

平时考核

平时考核1

采取随堂考核方式。

1、2

5%

平时考核2

采取随堂考核方式。

1、3

5%

期中考试

期中成绩

采取单桌形式进行测试。

1、2

25%

期末考试

期末卷面

采取闭(开)卷方式进行测试。

1、3

50%

合计

100%

九、课程持续改进机制

教学团队在课程教学周期中,课前备课、课间沟通、课后总结,根据培养方案的修订、针对学生整体学习能力、跟踪嵌入式技术的发展、督学教学过程反馈、学院教学检查反馈、课程成绩分析、吸纳校企评估专家的建议、关注社会经济领域的需求等信息,对教学内容与学时、知识要求、能力要求、评价方式酌情进行动态调整,加强课程建设的持续改进。


上一条:《国际商法》课程教学大纲 下一条:《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