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英文)名:国际贸易理论(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课程编码:09021802
总学时(理论学时):48
学分:3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必修)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经济学
后续课程:无
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授课单位:经济学院
开课学期:秋季学期
制订(修订)人:王新道 审核人:程淑佳
制订(修订)时间:2019-9-7 审核时间:2019-9-7
二、课程说明
本课程是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为培养学生理解和应用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而设立的一门专业课。通过讲授,使同学们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国际贸易的模式、国际贸易的利益来源和分配、FDI的迅速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世界贸易组织等热点学以致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全面、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认识国际贸易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在毕业后做好对外贸易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一)课程教学目标
1.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领域的基本发展规律和趋势。(对应毕业生能力:2-①②)
2.了解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国际分工、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对应毕业生能力:1-①)
3.了解和掌握世界市场价格、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措施、对外贸易政策的内容。(对应毕业生能力:3-①②)
4.掌握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作用和运行机制。(对应毕业生能力:4-②)
(二)思想教育目标
掌握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引领大学生树立“四个自信”,加强国家意识,增强法制纪律观念,有效传导正确的价值在追求和理想信念。
四、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理论教学
表1 理论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章次 (或:模块及主题) | 内容 | 细化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 学时数 | 对应课程目标 |
(一)导论 | 1.国际贸易课程的任务与内容 | 了解国际贸易课程的任务与内容、学习的目的;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 2 | 1、2 |
2.国际贸易课的学习目的与国际经济环境 |
3.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
(二)当代对外贸易 | 1.对外贸易的产生、地位与作用 | 掌握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和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掌握对外贸易的产生、地位与作用 | 2 | 1、4 |
2.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 |
3.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 |
(三) 中国对外贸易 | 1.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态势 | 掌握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情况;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成果;了解中国“一带一路”发展及其进展。 | 4 | 1、3 |
2.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
3.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
4.“一带一路”建设 |
(四)国际分工 | 1.国际分工概述 | 掌握国际分工的概念、种类;影响国际分工的各种因素;掌握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掌握与国际分工有关的国际贸易学说 | 4 | 2、4 |
2.当代国际分工的发展 |
3.国际分工发展的制约因素 |
4.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
5.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学说 |
(五)世界市场 | 1.世界市场概述 | 了解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掌握世界市场的国际贸易方式和主要特点 | 2 | 2、4 |
2.世界市场上的国际贸易方式 |
3.当代世界市场发展的主要特点 |
(六)世界市场价格 | 1.世界市场价格概述 | 掌握世界市场价格的概念;掌握世界市场价格的形成与种类;掌握国际贸易商品价格的职能与作用;熟悉并掌握计算贸易条件 | 4 | 2、4 |
2.世界市场价格的形成与种类 |
3.国际贸易商品价格的种类与职能 |
4.贸易条件 |
(七)国际服务贸易 | 1.国际服务贸易的分类与特征 | 掌握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分类与特征;了解中国服务贸易和当代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 | 2 | 1、2 |
2.当代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
3.中国服务贸易 |
4.《服务贸易总协定》 |
(八)国际投资 | 1.国际投资概述 | 掌握国际投资的含义、特点和原因;了解中国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的状况;掌握国际投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 2 | 2、3 |
2.国际投资的特点和原因 |
3.中国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 |
4.国际投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
(九)跨国公司 | 1. 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 | 掌握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掌握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了解和掌握跨国公司对国际技术贸易的影响;掌握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了解跨国公司相关的理论 | 4 | 2、3 |
2. 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 |
3. 跨国公司与国际技术贸易 |
4. 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
(十)对外贸易政策 | 1.对外贸易政策概述 | 掌握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和内容;掌握保护贸易政策的内容;掌握自由贸易政策的内容;了解当代对外贸易政策的内容 | 4 | 1、3 |
2.保护贸易政策 |
3.自由贸易政策 |
4.当代对外贸易政策 |
(十一)关税措施 | 1.关税概述 | 掌握关税的概念、特点与种类;掌握关税征收的主要方法 | 2 |
1、3 |
2.关税的主要种类 |
3.关税征收 |
(十二)非关税壁垒措施 | 1.非关税壁垒措施 | 掌握非关税壁垒措施的概念、特点;掌握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形成原因以及内容;掌握限制数量和其他形式的非关税壁垒措施 | 4 |
2、3 |
2.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 |
3.限制数量和其他形式的非关税壁垒措施 |
(十三)出口促进和出口管制方面的措施 | 1.出口促进方面的措施 | 掌握出口促进措施的内容;掌握出口管制的原因、出口管制的商品、出口管制的形式 | 2 |
2、3 |
2.经济特区措施 |
3.出口管制方面的措施 |
(十四)国际贸易条约与协定 | 1.国际贸易条约与协定概述 | 掌握贸易条约与协定的概念、种类;掌握贸易条约与协定的法律原则;了解各类国际商品协定 | 2 | 1、2
|
2.双边贸易条约与协定 |
3.国际商品协定 |
(十五)区域经济一体化 | 1.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 掌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特征以及形式;了解世界上主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以及中国参与的一体化组织;掌握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掌握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中的关税同盟理论 | 4 |
2、3 |
2.主要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
3.中国参加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
4.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
5.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
(十六)世界贸易组织 | 1.世界贸易组织的产生 | 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形成、宗旨;掌握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成果;掌握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运行机制和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的权利与义务 | 4 |
1、4 |
2.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 |
3.世界贸易组织概述 |
4.世界贸易组织的运行机制 |
5.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
五、教学方法
(一)问题驱动教学
根据理论教学目标与内容,采用分级式的问题驱动教学方法,即将主线驱动问题、章节驱动问题和课堂驱动问题结合起来。问题驱动式教学的核心是通过巧妙设置启发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从而引出课程内容,使之更好地掌握知识,获得能力。以一个启发式的主线驱动问题贯穿课程该部分内容的始终,将相关章节内容紧密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当具体涉及到某一章节的内容时,则需要设计章节驱动问题,以此为切入点,展开讲解有关内容。在具体到某一个知识点时,则设置相应的课堂驱动问题,以此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结合实例教学
根据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对要求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结合实例开展教学,结合实例教学的关键是通过生动、具体地举例,调动学生能动性,从而辅助知识点的深入阐述,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三)教学实施方式
课堂教学实施上,可采取两类方式:1.教师主讲式教学:虽以教师讲课为主,但教师需要以关键问题为主线,实施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的主动思考;讲课建议采用多媒体方式,辅以黑板板书。学生在课前需要针对所提供的预习问题进行必要的准备。2.互动讨论式教学:该方式包括课前小组研讨与课堂集体讨论两个环节。由学生自组小组3-4人,由教师提出讨论的问题进行小组研讨,以课堂提问的方式让人报告讨论结果。教师可根据讨论现场情况以及课堂讨论期间新出现的重点或热点适当进行时间设计与课堂教学过程的调整。
六、课外学习
本课程需要学生有足够的课外学习时间投入,课内外有机结合,以达到课程学习要求与目标。原则上,本课程理论教学的课外学时不低于课内学时的1.5倍。课外学习包括课前与课后两大环节,课前学习由个体预习和小组合作研讨组成,课后学习由学习总结、复习以及课后习题组成。
七、教学资源
表2 本课程的基本教学资源
资源类型 | 资 源 |
教 材 | 张锡嘏.《国际贸易(第6版)》.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7 |
参考书 | 1.薛荣久.《国际贸易(第5版)》.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5 2.盛洪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 |
教学网站 |
|
八、考核及成绩评定方法
本课程考核由平时表现成绩、平时考核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详见表4。其中,平时表现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5%;平时考核分为2次,共占总成绩的10%;期中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25%;期末卷面考试采用闭(开)卷形式,占课程总成绩的50%。课程总成绩采用百分制表示。
表3 本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
考核项目 | 考核内容 | 考核依据与形式 | 考核关联的课程教学目标 | 占课程总成绩的比重 |
平时表现 | 课堂考核 | (1)课堂考勤情况,学生干部常规考勤与教师抽查点名相结合。 (2)教师根据学生课堂互动的次数和质量。 | 1、2 | 10% |
平时作业 | (完成3次作业)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 3、4 | 5% |
平时考核 | 平时考核1 | 采取随堂考核方式。 | 1、5 | 5% |
平时考核2 | 采取随堂考核方式。 | 1、5 | 5% |
期中考试 | 期中成绩 | 采取测试或大作业考核方式。 | 1、5 | 25% |
期末考试 | 期末卷面 | 采取闭(开)卷方式进行测试。 | 1、5 | 50% |
合计 | 100% |
九、课程持续改进机制
教学团队在课程教学周期中,课前备课、课间沟通、课后总结,根据培养方案的修订、针对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督学教学过程反馈、学院教学检查反馈、课程成绩分析、关注社会经济领域的需求等信息,对教学内容与学时、知识要求、能力要求、评价方式酌情进行动态调整,加强课程建设的持续改进。